不打不成器!避免把娃养成熊孩子,你一定要学会这些

我一直都觉得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值得被爱的,再多的爱都不够。有人觉得爱太多会导致溺爱。其实,溺爱不等于爱太多,溺爱指的是毫无界限的爱。

买玩具买一堆,要什么给什么,这就是没有界限的爱,是溺爱,溺爱久了就会导致孩子变成所谓的“熊孩子”,每个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个熊家长。

熊孩子

而如何将孩子教育好,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否则一旦孩子犯下错误,很可能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案例分析

前天看到有宝妈分享了这样的一段经历,看完很受感触。事情是这样的,朵朵怀孕已经5个多月了,平时婆婆经常会把小两口喊回家聚餐。

还会叫上朵朵的小姑子一家,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朵朵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氛围,还经常给小外甥买些玩具,小外甥和朵朵相处得也还算不错。

然而这天朵朵像往常一样回家聚餐时,小外甥对她的态度却十分恶劣,不仅说话时对朵朵爱答不理,甚至还在阳台上对着朵朵的肚子捶了一拳,并且大声说道“我妈说了,你有了孩子以后,姥姥姥爷就不疼我了”。

而朵朵当时就疼得坐在了地上,被爱人赶紧送到了医院。好在经过医生检查,朵朵肚子里的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却需要卧床休息一个月。

而在转天小姑子带着孩子来看望朵朵时,态度仍然十分冷淡,当朵朵提出应该对孩子好好管教管教时,小姑子却不以为意,还笑着说道:“没事的,孩子就是跟你开玩笑,闹着玩呢。

熊孩子

一旁朵朵的爱人却听不下去了,他把外甥抓过来就是一巴掌,对着小姑子说道:“开玩笑是吧?我也是!”眼看哥哥态度如此强硬,小姑子也是颇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带着孩子扭头离开,兄妹之间就此有了隔阂。

熊孩子出现的原因

对于单纯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并不知道自身行为的严重性、错误性,即便是用手捶打准妈妈的肚子,也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身情绪的不满。

归根结底问题在于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正是小姑子对孩子的“挑唆”,才使得孩子做出了这样的危险举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家长平时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那么孩子往往也会懂得礼貌,受到其他人的欢迎。反之如果家长平时态度骄横,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管不顾,那么孩子很容易会在熊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乃至于犯下严重的错误。

而且作为孩子的母亲,本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露出错误的情感导向,使得孩子误以为自己会失去老人的宠爱,孩子们虽然单纯,但也恰恰因此容易走向极端。

尤其在家长本身就并没有给予孩子正确教育的前提下,孩子会更容易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去考虑这种行为的后果有多严重。

熊孩子

试想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很难说在长大以后,是否会用类似的极端方式来处理其他问题,而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其根本无法承担的。

如何避免养成熊孩子

熊孩子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身为家长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自己是否为孩子带来了不好的示范,只有为人父母做好孩子的老师,才能避免孩子被养成“熊孩子”。那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年龄小,对很多事情都一知半解。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父母一些简单的正向引导,可以对其起到很积极的教育意义。

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尊重老人,主动让座等等,用一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负面情绪

有时候家长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句抱怨,但孩子却会将其放在心里,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身为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一些负面情绪,以免孩子因此陷入误区,家长需要尽量保持一个积极阳光的形象。

熊孩子

身教重于言传

最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身教大于言传,与其用一些夸夸其谈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倒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孩子做好榜样,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孩子则是父母的一个影子。

我们希望的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当我们对孩子说“不”,并展示给他们看这是可以的时候。

未来当别人踩踏了他们的界限时,他们才会敢于对他人说“不”,而不是一味地容忍,并在默默容忍和崩溃爆发之间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