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氨酸贮积症(cystinosis)是指由于CTNS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膜上L-胱氨酸转运蛋白缺乏,胱氨酸在溶酶体内蓄积,引起眼、肾脏、神经、内分泌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症状出现的年龄以及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可将胱氨酸贮积症分为3种亚型,即:婴儿型、青少年型和眼病型。
胱氨酸贮积症(cystinosis)是指由于CTNS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膜上L-胱氨酸转运蛋白缺乏,胱氨酸在溶酶体内蓄积,引起眼、肾脏、神经、内分泌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症状出现的年龄以及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可将胱氨酸贮积症分为3种亚型,即:婴儿型、青少年型和眼病型。
胱氨酸储积症的发病率为1/192000-1/115000,发病率最高的为生活在英国中部地区的巴基斯坦人群,约1/3600。近年来,国外对该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而我国仅见个例报道,可能同该病的发病率低及认识不足有关,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延缓并发症出现及延长患者寿命至关重要。
胱氨酸贮积症[1]为位于17p13.2的CTNS基因突变导致。纯合突变通常表现为严重的婴儿型,而杂合突变通常表现为较温和的青少年型和眼病型。
对于胱氨酸贮积症的肾脏受累原因目前仍不清楚,肾小管损伤导致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为该病常见表现,但胱氨酸结晶沉积程度和肾小管损伤并不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并且胱氨酸清除的治疗效果不佳,不能阻止肾功能持续下降。
根据症状出现的年龄以及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可将胱氨酸贮积症分为3种亚型,即:婴儿型、青少年型和眼病型,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为最严重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整个胱氨酸贮积症患者的95%。肾脏病变表现为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以及持续进行性的肾功能下降,无症状性的氨基酸尿是该型的首发表现。
婴儿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多饮、多尿、脱水电解质紊乱、呕吐、便秘及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如果不采取有效治疗,血肌酐水平在5岁之后出现明显升高,在10岁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
青少年型约占到胱氨酸贮积症的5%。因其基因型多为杂合突变,临床表现多出现较晚,症状相对温和。存在轻微的蛋白尿,轻度的Fanconi综合征,无明显的生长发育落后。终末期肾病通常在20~30岁以后出现。
眼病型起病晚,以畏光为主要临床表现,裂隙灯检查可以见到明显的角膜胱氨酸结晶。几乎无肾脏及其他器官受损的表现。
胱氨酸储积症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不能一概而论,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治疗手段。
胱氨酸储积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胱氨酸代谢酶,导致体内胱氨酸堆积,从而出现皮肤苍白、乏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片、叶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体内胱氨酸的代谢,从而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药物治疗无效并且出现角膜浑浊、身体发育迟缓等症状,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骨髓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