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除蛋白质以外的多种含氮物质,称为非蛋白氮(NPN),它包括尿素、尿酸、肌酐等,其中尿素的含量最高,占非蛋白氮的50%60%,进行尿素氮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肾功能指标,相信很多患者都想知道血尿素氮偏高的意义是什么,它是有肾前性和肾后性之分,还有肾因素。
增高的临床意义:
1、肾前性
(1)生成增加(假性氮质血症Pseudoazotemia):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组织分解加快(感染,高热,外伤,手术,用皮质类固醇,饥饿早期);蛋白合成受抑制(用四环素)。增高程度与原有肾功能有关,例如肾功能正常时,消化道出血达800mL时才增高,而肾功能损害时,远低于此数,如200mL时即可增高。(2)肾血流灌注减少(低灌注性氮质血症hypoperfusion azotemia):由于重吸收增加,小球滤过减少。a 绝对血溶量减少(脱水,失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b 有效血容量减少(严重心衰,急性心梗,心包填塞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2、肾性(肾实质性氮质血症parenchyma l azotemia)
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
3、肾后性
尿路梗阻导致滤过减少和重吸收增加。
一旦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同时升高,排出各种正常性升高因素,需要查肾B超,尿常规重新检查肾功能,来排除肾病的可能性,避免避免病情急剧发展到尿毒症。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抵抗力弱被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的反应,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平时多喝水,有利于对尿道的冲洗,注意局部卫生,穿宽松棉质内衣裤每天换洗,适当的户外运动,提高免疫力,避免劳累,熬夜饮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