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妇女有形成黄体囊肿的倾向,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若黄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直径大于3cm,则称黄体囊肿。当囊状黄体或黄体囊肿退变时,转变为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但仍保持囊腔及囊腔内液体,其直径在2~3cm,称囊状白体,直径大于3cm称白体囊肿。
妊娠妇女有形成黄体囊肿的倾向,正常和妊娠期黄体直径小于2cm,若黄体直径达2~3cm,称囊状黄体;直径大于3cm,则称黄体囊肿。当囊状黄体或黄体囊肿退变时,转变为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但仍保持囊腔及囊腔内液体,其直径在2~3cm,称囊状白体,直径大于3cm称白体囊肿。
黄体是女性在排卵后形成的富有血管的囊腔样结构,具有分泌孕激素的功能,其正常直径为2~3cm。若排卵后血液流入黄体腔内,使囊腔的直径超过3cm则形成黄体囊肿。因黄体囊肿属于生理性囊肿,多可自行消退,少数会发生破裂,引发剧烈的下腹部疼痛及盆腔内出血。
黄体囊肿[1]是一种生理性囊肿,因女性排卵后血液流入黄体腔内,使囊腔的直径超过3cm形成的,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根据临床症状来看,由于黄体囊肿位于卵巢表面,且张力较大,故在某种因素刺激下容易发生破裂。常见发生破裂的因素如下:
黄体囊肿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隐痛及月经紊乱,少部分患者因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或扭转,可突发难忍的下腹部疼痛,若出血过多可合并休克的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黄体囊肿一般无症状,仅需定期复查,但当患者出现黄体囊肿并发症时,需要就医治。而黄体囊肿的并发症是由于为少部分因盆腔内出血过多,表现为四肢冰冷、头晕眼花、低血压等失血性休克症状。故一旦怀疑出现黄体囊肿破裂,应紧急就医治疗,切勿拖延。
由于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退,故无症状患者可定期复查,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在月经周期的后段,性交、外力碰撞或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了剧烈的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因警惕黄体囊肿破裂或扭转,为避免出现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应尽快送至就近医院或拨打120紧急送医。
医生查体
因黄体囊肿多可自行消退,无症状者可随诊观察,一般无需治疗。若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或扭转造成急腹症时,对于出血少,病情平稳的患者,可采药物止血等保守治疗;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应同时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出血较多,出现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冒冷汗的患者,应立即就医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针对生命体征平稳,出血量不多的患者,可静脉应用止血药物行保守治疗。常见止血药物有维生素K、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肾上腺色腙)、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
手术治疗
当患者黄体囊肿发生破裂或扭转,出血较多时,在抗休克的同时,应及时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指将小镜头插入腹腔内,实时显示腹腔内影像,并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剥离出血的黄体,缝合或电凝止血并吸去腹腔积血的治疗方法。
多数黄体囊肿会自行消退,但也可再次形成。部分发生破裂的黄体囊肿,一般治疗及时不会发生严重后果,可彻底治愈。但长时间、出血过多的患者可能会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