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中也经常有类似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升高。
病理病因
湿疹[1]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机体内因、外因、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有关,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和系统性疾病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都有可能导致湿疹。
常见病因
- 1. 遗传因素:遗传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最重要因素,不少湿疹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的遗传因素,其中最典型的为特应性湿疹;
- 2. 免疫异常:湿疹患者往往有Th2细胞活化、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IgE水平增高等现象,进行过敏原检测时,往往有对应多种过敏原的lgE;
- 3. 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某些慢性湿疹的女性患者,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皮损,这是由于患者对月经周期后期的内源性黄体酮产生了自身抗体的缘故,这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 4.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瘙痒和湿疹,有时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先有皮肤瘙痒,久之皮肤出现丘疹、斑片和肥厚斑块等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表现,一般抗过敏治疗效果差;
- 5. 慢性感染性病灶:一些慢性湿疹患者往往存在慢性感染性病灶,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咽喉部或鼻旁窦的感染灶等。
某些食物有较强的抗原性,或由于消化道的通透性增强,或由于肝脏对异种蛋白处理及解毒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临床表现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亚急性期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湿疹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典型症状
- 1. 急性湿疹:表现为原发性及多形性皮疹,初起常在红斑基础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出,皮损常融合成片,且向周围蔓延,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疹散在分布,境界不清;
- 2. 亚急性湿疹: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及鳞屑,皮损呈轻度浸润、特征性地表现为点状糜烂;
- 3. 慢性湿疹:开始皮损炎症轻,散在红斑、丘疹、抓痕及鳞屑。部分皮肤肥厚,表皮粗糙,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鳞屑及皲裂;
- 4. 钱币状湿疹:损害由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组成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块,境界清楚,直径1-3cm,急性时色潮红,有渗出,周围散在丘疱疹。转为慢性后,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少量覆有干燥性鳞屑;
- 5. 耳部湿疹:发生在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表现为红斑、渗液、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
此外还有多种部位的湿疹,其症状表现各不相同,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进行检查诊断,进一步确定疾病类型以及治疗的方法。
检查诊断
当皮肤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水泡,因瘙痒而抓挠不止,可导致糜烂、渗出等症状,应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诊断,必要时会结合实验室检查或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
相关检查
- 1. 血液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IgE增高,提示存在过敏反应;
- 2. 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
- 3. 斑贴试验:有助于鉴别和排除接触性皮炎;
- 4. 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
- 5. 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
- 6.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 7. 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根据瘙痒剧烈、多形性、对称性皮损、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湿疹一般不难诊断。其中,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手足湿疹与手足癣,可能容易混淆,最终应以皮肤科医生诊断为准。
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目的是寻找和消除病因、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包括基础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
一般治疗
- 1. 患者教育:需要理解疾病的性质、可能转归、疾病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抓挠;
- 2. 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配合医生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治疗的目的,如干燥性湿疹应注意保湿润肤,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
- 3. 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剧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适当使用保湿润肤剂,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
药物治疗
- 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皮损分期予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 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
- 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 抗组胺药: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 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医生会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严重患者,医生一般会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时使用,常用药物有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芬酸酯等。
预后
本病常为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日常合理预防,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家庭护理
- 当患处瘙痒难忍时,可通过拍打患处或涂抹止痒药物来止痒,切不可大力地抓挠患处;
- 对于控制力较差的婴幼儿患者,应给其剪短指甲或在其睡觉时给其戴上手套,以防止患儿不自觉地搔抓患处而引起感染。
生活管理
- 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湿疹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盐少油的食物为主,要少吃牛奶、鱼类、鸡蛋等容易加重病情、引起过敏的食物,也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
- 适当洗浴,可每周2~3次洗澡。洗澡时应以洗淋浴为佳,不要用热水烫洗或过度清洗皮损处,以免加重病情;
- 要尽量穿柔软、宽松的棉质或其他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少穿会引起过敏的人造纤维及毛料等制成的衣服,以免加重过敏的症状;
- 要注意控制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过于闷热或过于干燥的环境都可导致湿疹病情的反复;
- 在外出时要保护好患处,尤其要避免患处受风或被阳光长时间照射,以免导致皮肤干燥而加重病情;
- 湿疹患者在平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抑郁、焦虑、暴躁、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出现,这样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周、亚急性患者在治疗后1~2周、慢性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复诊时医生会评价依从性、疗效、病情变化来决定是否需进一步检查、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