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皮疹作为一种皮肤变化,特别是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很重要,根据皮疹的出现情况和形状,有时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而且还能成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依据。
病理病因
皮疹[1]一般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比如过敏反应性疾病、传染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也可由药物、环境、生活因素引起,在生活中需要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诱发因素
疾病因素
- 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湿疹、药疹等;
- 急性发疹性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手足口病、斑疹伤寒、麻疹、风疹等;
- 感染性疾病:如丹毒、带状疱疹等;
- 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
药物因素
- 固定型药疹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四环素和硝基咪唑类药物导致,部分药物(如磺胺类)可导致多种类型的药疹;
- 湿疹型药疹可由首次接触外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导致;
-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可以由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药物导致。
环境因素
- 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皮肤老化,诱发皮疹和色素沉着;
- 环境污染会对皮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皮疹的发生。
此外,日常生活不讲究卫生,不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卫生以及平时生活不规律、情绪焦虑或睡眠不足,缺乏锻炼,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而使皮肤受损,出现皮疹。
检查诊断
出现皮疹伴有发热、剧烈瘙痒等症状,无法缓解且有加重趋势,则需要及时就医,另外,就医前清洁皮肤,尽量不涂抹药膏或化妆品,以免影响医师诊治。
相关检查
- 1. 体格检查:医生主要会关注皮疹的外观、位置、大小、数量等,同时还会寻找有无特征性的体征来排查病因;
- 2. 皮肤镜检:将皮疹放大数十倍,观察皮损的细微变化,可直接通过图像变化来辅助诊断皮疹是什么病;
- 3. 病原学检查:通过采集皮肤标本涂片镜检、培养等,观察标本是否存在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立克次体等感染,如检出相关病原体,即可帮助确定导致感染性皮疹的病原体;
- 4.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PCR技术,检测病原体的基因序列来确定皮疹相关的病原体,达到明确病原微生物种属的目的;
- 5. 变应原测定:当怀疑皮疹为过敏性疾病导致,可进行过敏原检测。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该种受试物质过敏。阴性则表示对试验物无敏感性。
此外,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可以选择不同的科室就行就诊,如成人不伴有发热的皮疹,可就诊于皮肤科、成人伴有发热的皮疹需要就诊于感染科、儿童出现的皮疹需要就诊于儿科。
治疗方法
皮疹需要医生临床上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皮肤变应原检查、病原微生物培养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后才能明确诊断,诊断后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家庭治疗
- 用温水清洁皮肤,忌用手挤压及搔抓,在症状好转前不使用化妆品;
- 不进食异种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
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原,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疗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糖尿病、精神神经异常、小腿静脉曲张等,患者需注意皮肤卫生,不任用刺激性止痒药物。
专业治疗
过敏反应引起的皮疹
如湿疹、药疹等,可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膏,比如氢化可的松软膏。还可涂抹炉甘石洗剂。还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C,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
如丹毒等,可选用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头孢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口服或静点。需持续用药2周,防止复发。可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红外线等物理疗法。
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皮疹
如红斑狼疮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疟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病情严重、顽固或糖皮质激素疗效差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日常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多注重皮肤的防护,避免接触过敏原,伴有瘙痒的应避免摩擦、避免搔抓,可以有效阻止在多种有害影响下出现的皮肤损害,减少皮疹的发生。
生活习惯
- 1. 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疹:如湿疹等、药疹等,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在皮肤接触油烟、洗衣粉、漂白剂等化学性生活用品时,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做好个人防护;
- 2.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如带状疱疹、猩红热、丹毒等,日常生活应讲究卫生,纠正不良习惯,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卫生。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和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
- 3. 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皮疹: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患者需避免过度劳累,正常作息。
预防措施
- 1. 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疹:患者平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避免日晒、不用劣质化妆品、不吃刺激性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变态反应与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疹;
- 2.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在一些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春、冬季,重视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患者接触,高发期对生活场所及时进行空气消毒;
- 3. 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皮疹:进行宣教,消除患者恐惧情绪,勿过度劳累,避免日晒,避免受凉,预防各种感染。
除此之外,患者切不可轻信民间不科学的偏方,涂抹不卫生的成分,以免引起过敏或感染,加重症状,患者需避免日晒、受凉和劳累,避免日晒,外出时可使用遮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