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的传染源以鼠类为主,以恙螨为媒介。其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发病快,1-2天内体温会快速升高到39-40℃,并伴有中毒症状,之后会出现全身皮疹、皮肤溃疡、周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基本病因
恙虫病[1]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小型啮齿类动物,包括多种鼠类,可长期无症状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恙螨幼虫由于吸食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动物的血液而感染该病原体,人被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发病,尤其是居住在疫区或前往疫区旅游,是该病的高危因素。
典型症状
恙虫病的症状有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体征可有颜面及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
- 1. 全身毒血症状:多数患者突然起病,体温迅速上升,1~2日内可达39℃~41℃,患者可能伴剧烈头痛、寒战、四肢酸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
- 2. 焦痂或溃疡:为确诊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见于70%以上的患者;
- 3. 淋巴结肿大: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明显,通常如鸽蛋或蚕豆大小,可能有压痛感;
- 4. 皮疹:多出现在病程的第4~6天,多为斑疹或斑丘疹,呈暗红色,压之不退色,少数病例可有皮肤淤点;
- 5. 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能有肝脾肿大的表现;
- 6. 器官衰竭或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出血、多器官损害,甚至心、肝、肾衰竭等,延误治疗可危及生命。
除了上述症状外,少数患者可有广泛的出血现象,如鼻出血、胃肠道出血等。危重病例呈严重得多器官损害,出现心、肝、肾衰竭及循环衰竭,还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检查
恙虫病是属于传染性的病患,而恙螨幼虫这个传播媒介是一种微小的病菌,如果用肉眼是比较难发现它的存在的,而且恙虫病引发的症状有时也是比较不明显的,这就需要进行检查,以便发现恙虫病的存在。
- 1. 血常规: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是否正常,可协助判断病情;
- 2. 肝肾功能:明确有无肝肾功能损害;
- 3. 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高,特异性较强;
- 4. 免疫荧光试验: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或IgG;
- 5. 斑点免疫测定: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M或IgG,其中,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有早期诊断价值。该测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 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可做特异性IgM或IgG抗体检测。该测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 7. PCR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可检测血液、细胞等中的恙虫病东方体基因。
焦痂样皮疹是该病特异性症状,疑诊该病的患者需仔细在其腋窝、阴囊、腹股沟等隐蔽部位,寻找有无焦痂样皮疹。但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诊断该病往往需要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其中,血清学抗体测定可有效协助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恙虫病可以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病情较轻者可以单纯应用抗菌药物,通常只选用一种抗菌药,不要联合用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将抗菌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一起应用。
- 恙虫病东方体为革兰阴性病原体,四环素类药物能够迅速有效地治疗恙虫病;
- 口服抗生素对轻症恙虫病是有效的,对重症恙虫病患者常需要肠外途径给药治疗;
药物治疗
恙虫病东方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所以选用的抗生素应是脂溶性较高、能通过宿主的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内的。目前临床上较常应用的抗菌药有四环素族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氯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甲氧苄啶(TMP)等。其中,多西环素对本病有特效。
注意事项
在患病期间,患者应该积极配合治疗,足量足疗程使用药物,防止复发。如有发热的情况,需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退热方式进行退热,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 保证充足的休息,清淡饮食,利于疾病康复。
- 被恙螨叮咬的患者并非都会发生恙虫病,该病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疾病治愈后建议患者加强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提高免疫力。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尤其是要切断传播途径,比如尽量不要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从事野外工作时注意保护自己,如扎紧袖口、裤口,并涂上防虫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