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临床上按病程长短,将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大多系感染引起。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发病原因更为复杂,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类型
腹泻是消化科门诊较为常见的主诉,按照发病机制,腹泻可以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以下是对于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分泌性腹泻的相关介绍:
- 急性腹泻:病程<3周,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常伴有腹痛。· 慢性腹泻:病程超过4周称为慢性腹泻。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渗出性、渗透性、分泌性腹泻;
- 渗出性腹泻:肠黏膜炎症时渗出大量黏液、脓、血,上述炎性渗出物增多,肠内渗透压增高,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如肠黏膜大面积损伤,电解质、水、溶质吸收障碍;
- 渗透性腹泻:高渗性药物和食物的消化分解不完全引起,如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慢性胰腺炎、肝病、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功能不全、胰液分泌不足,以及胆汁分泌减少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能完全分解、吸收;
- 分泌性腹泻:胃肠道分泌过多的水分与电解质而致腹泻,小肠和结肠分泌的盐类和水分超过其吸收功能。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腹泻,都容易引起体内水、盐的代谢发生紊乱,常见的有脱水症以及钠、钾代谢紊乱,因此一旦产生腹泻,应注意及时补充补盐液口服溶液,以加强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基本病因
腹泻又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其中急性腹泻约80%为感染性,包括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非感染因素包括药物、化学品、缺血性肠炎、过敏及放疗等。而慢性腹泻的原因复杂,多为非感染性。以下为腹痛的基本病因:
急性腹泻
- 急性食物中毒:如食用发芽马铃薯、白果、毒蕈、动物肝脏、鱼胆等可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伴呕吐症状;
- 急性肠道感染:如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霍乱、副霍乱、大肠杆菌性肠炎、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白念珠菌性肠炎、急性阿米巴痢疾、隐孢子虫病、急性血吸虫病等;
- 全身性疾病:急性全身性感染、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胃肠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尿毒症、甲状腺危象、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伤寒、副伤寒等。
慢性腹泻
- 慢性肠道感染性疾病: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鞭毛虫病、结肠小袋虫病、艾滋病合并肠道感染等;
-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未定型结肠炎等;
- 其他原因的肠炎:缺血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显微镜下结肠炎、放射性肠炎、隐源性多发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病等;
- 胃、肝、胆及胰腺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胆盐性腹泻等,吸收不良综合征成人乳糖酶缺乏症、乳糜泻、热带性脂肪泻等;
- 全身性疾病:胃泌素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尿毒症等。
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与疾病因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不明原因的腹泻也可能是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等导致的。
相关检查
腹泻的检查是对原发疾病或病因的诊断,需从起病情况与病程、发病年龄、发病人群、腹泻次数与粪便性质、伴随症状和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由于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很重要,所以一旦发生腹泻,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就医,下列是针对腹泻的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根据对病因的初步判断,进行有针对性的查体,体温升高可见于感染,腹部压痛对病变的部位有一定提示意义,双下肢水肿可见于长期腹泻导致的营养不良,与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的试验阳性可见于糖尿病;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血沉增快、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对器质性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血清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D及凝血酶原时间用于评价吸收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缺铁是小肠疾病的敏感指标;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发现胰腺钙化提示吸收不良性腹泻,腹部CT可较清晰看到胃肠道解剖结构的改变,进而推测病因。
此外,消化道占位性病变也会引起腹泻等不良症状表现,对于此类病症类型,需要通过超声影像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胃肠内窥镜检查等方式来确诊。这些检查可以确诊患者的病症类型、病理分期等实际情况,然后再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持续或剧烈的腹泻对人体是有害的,但同时它又是一种保护性症状,可将人体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腹泻病占传染病的大部分,我国每年腹泻发病数约为83亿人次。夏天是腹泻病的高发季节,所以腹泻的治疗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腹泻的治疗又分为急性腹泻治疗和慢性腹泻治疗这两方面:
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病程在10天以内,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发生脱水需要医生进行评估,还可对症止泻,如为感染所致,则需使用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对症治疗
- 补液:任何急性腹泻的患者都应首先考虑使用低渗性口服补液盐。以下情况则应采用静脉补液治疗: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饮水者;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尤其是伴意识障碍者;严重脱水,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者;其他不适于口服补液治疗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补液的同时还应补锌。
- 止泻:蒙脱石散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的作用,能缩短儿童或成人腹泻的病程,降低腹泻频度;次水杨酸铋能抑制肠道分泌,减轻患者的腹泻、恶心等症状。洛哌丁胺能抑制肠蠕动,用于无侵袭性腹泻症状的轻、中度旅行者腹泻。
对因治疗
- 主要包括针对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的治疗,病毒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部分严重的情况可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而轻、中度腹泻患者一般不用。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一般多是针对病因治疗,也有相当部分的腹泻患者需要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对因治疗
- 炎症性肠病[1]引起的慢性腹泻:可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 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慢性腹泻:以手术切除病灶和放化疗为主;
- 慢性胰腺炎引起的慢性腹泻:可考虑补充胰酶等消化酶;
- 乳糖不耐受和乳糜泻引起的慢性腹泻:需要剔除食物中的乳糖或麦胶成分;
- 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腹泻:可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
- 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可选用解痉药如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缓解症状,还可使用止泻药(如复方苯乙哌啶)、肠道菌群调节剂(如益生菌)等配合治疗。
对症治疗
- 药物治疗:止泻药包括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碱式碳酸铋、药用炭、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生长抑素等。需要注意,止泻药是针对症状的治疗,一般在空腹时服用为宜,并需注意不要长期使用,过量服用易导致便秘;
- 补液支持治疗:及时纠正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针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 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粪杆菌和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需要注意,免疫力低下、早产儿、短肠综合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心瓣膜疾病患者均应慎用肠道微生物制剂。
此外,急性腹泻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病程在10天以内,绝大多数未发生脱水的患者经饮食治疗即可恢复,轻度脱水患者及无临床脱水证据的腹泻患者,可适当使用口服补液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发生脱水需要医生进行评估,还可对症止泻,如为感染所致,则需使用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慢性腹泻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因,病因明确前应慎重使用止泻药和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而耽误病情。
日常护理
腹泻这种病可能有的人不是特别了解,导致当出现这种疾病时不能及时治疗,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好护理措施,那么腹泻的日常护理措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下边的介绍吧。
饮食推荐:未发生脱水的成人腹泻病患者可通过多饮含钾、钠及糖分的运动饮料,进食苏打饼干、肉汤等,以补充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进食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谷类、肉类、水果和蔬菜,增加热量摄入。腹泻尤其是水样泻患者的理想饮食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补充能量和电解质,饼干、酸奶、汤、熟制蔬菜也是较好的选择。
饮食禁忌:避免进食可能会使腹泻加重的食品或饮品,如罐装果汁等高渗性液体,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乳制品如牛奶、奶酪及冰淇淋,油腻的食物,苹果、桃子等含有果糖的水果,含有山梨醇和木糖醇等甜味剂的口香糖等。
温馨提示,我们一定要做好个人的因素卫生工作,紧遵医嘱,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的少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对于隔夜的食物尽量的少吃,也要做到劳逸结合,对于预防腹泻,也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