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母职惩罚”。就是指女性生完孩子后,在招聘、薪酬、工作经验等方面所面对的系统性不利因素。换句话说,生育会直接削减女性在职场的竞争力。这一点,在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得到了证实。
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在求职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的比例高达55.8%,是男性的两倍多。此外,29.6%的女性因为性别原因在求职时被用人单位限制,18.2%的女性因照顾家庭被迫放弃事业发展,11.4%的女性因为处于婚育阶段被迫失去晋升资格。
用人单位在招聘女性时,除了会评估她能给公司带来多少价值,还会细细考量她因婚育给公司造成的用人成本。这样的环境下,延长产假无疑会增加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排斥,增加女性就业的难度,让女性陷入更深的“母职惩罚”。
各地延长产假的初衷,是为了让妈妈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休养身体,能安心生娃养娃。出发点是好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一旦选择生儿育女,轻则被边缘化,遭到排挤、降薪、降职等,重则可能失去工作。因怀孕、休产假被辞退的新闻,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面对就业的压力,很多职场女性根本不敢怀孕生娃。延长产假,职场女性的生存环境就更难了。另外,延长产假无形中增加了女性育儿的责任,让部分男性产生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的错觉,心安理得地当起“甩手掌柜”。
想要提高女性生育意愿,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女性的需求和权益,否则无异于缘木求鱼。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高女性生育意愿,需要多方合力,综合施策,单单就延长产假恐怕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