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osum)俗称“水瘊子”,较为常见,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皮损表现为特征性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其特点是在皮肤上发生有蜡样光泽的丘疹,直径约2至5毫米,中央常有凹陷。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osum)俗称“水瘊子”,较为常见,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皮损表现为特征性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其特点是在皮肤上发生有蜡样光泽的丘疹,直径约2至5毫米,中央常有凹陷。
传染性软疣的患者儿童较为多见,可以发生在健康青少年和成年人,通常为性传播疾病或与参加接触性体育运动有关。此外,还容易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包括免疫异常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传染性软疣可有巨型软疣这一特殊类型,比一般的传染性软疣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容易出现巨型软疣且分布广泛。
本病是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局部皮肤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皮肤传染,也可以自身接触传染或者性接触传染。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容易被感染。
诱发因素
潜伏期从1周至6个月不等,一般认为是2周至6周。表现为皮肤表面有蜡样光泽的硬质的半球形丘疹,直径通常为2至5毫米,表面有光泽,中央有凹陷,挤破表皮可能会有奶酪样物质,一般没有瘙痒和疼痛等症状。传染性软疣有哪些典型症状?
好发部位
传染性软疣[1]可出现在除手掌和脚底以外的任何皮肤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躯干、腋窝、肘窝、腘窝和大腿根部内侧皱褶。性传播相关的传染性软疣通常位于腹股沟、生殖器、大腿根部和下腹部。
皮损特征
皮损刚开始是肤色的小丘疹,后逐渐增大,成为半球形的丘疹,质地偏硬,直径3至5毫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凹陷,挤破后可能有奶酪样物质,即软疣小体。
传染性软疣是慢性局限性感染,为了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染给他人,若出现典型的症状需及时就诊,医生会观察皮损分布的范围、大小、颜色等,一般可作出诊断,如果不能确诊,医生可能建议做皮肤镜、组织病理学等检查。
相关检查:例如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医生通过小手术取下病变,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分析,确定是否具有传染性软疣的形态特征。
疣体夹除术是治疗传染性软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可采用药物、冷冻、激光、电灼和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具体的治疗效果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患者日常须遵医嘱坚持用药,确保剂量、疗程足够,同时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避免不洁性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