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病是妇产科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原因可能与产后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严重但阳性体征比较少,可表现为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性盆腔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不同类型。
静脉血栓病是妇产科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原因可能与产后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严重但阳性体征比较少,可表现为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感染性盆腔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不同类型。
静脉血栓性疾病包括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实际上是血栓病理变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可以互相转变,亦可同时并存,故通称为静脉血栓性疾病,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妇产科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形成肺栓塞,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一旦确诊,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系统治疗,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妇产科出现的静脉血栓性疾病,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决定,一般在妊娠期间,受到机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导致孕妇的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的状态下,那么在产后患者如果运动较少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果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严重,栓子脱落还可能导致肺栓塞。
有静脉血栓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生孩子,严重的病情得到康复以后再生孩子,这样比较安全,因为有静脉血栓,如果怀孕生孩子是有一定风险,静脉血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需要肢体制动,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血流缓慢,静脉血栓有可能出现血栓脱落、肺栓塞等严重的疾病,怀孕的妇女,由于子宫体积增大,有可能会压迫下腔静脉,有可能会引起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出现血流缓慢。
如果患者没有怀孕,那么建议将静脉血栓治疗好之后再备孕,因为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病率增加4~5倍,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总发生率为0.6‰~1.8‰,其中分娩后第1周是发病风险最高的时期。妊娠期及产褥期VTE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占75%~80%,发生率为1.0‰~1.3‰,肺栓塞(PE)的发生率为0.2‰~0.4‰。
对于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认识不足,常常导致疾病诊断的延误,以至于延迟治疗以及选用不恰当的方法,因此,对妇产科静脉血栓病应该防重于治(一级预防)。
引起妇产科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多见于长期卧床或静脉部位受压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手术、晚期癌肿、严重脱水、血液浓缩等病例,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静脉壁损伤可分为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和机械性损伤。
其中妇产科静脉血栓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2个以上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中遗传性缺陷也很重要,尤其在<45岁反复发作的静脉血栓患者中,已报道的遗传性缺陷有抗凝血酶缺陷、蛋白C缺陷、因子V突变、凝血因子Ⅷ和Ⅺ活性升高等。
妇产科静脉血栓[1]常表现为受累静脉局部红肿热痛,可及条索状物,全身反应较轻,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自觉小腿后方轻度疼痛,足背屈小腿部疼痛,感染性盆腔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表现为寒战与高热交替出现的弛张热,脉搏增快,病人情况较好,无中毒征象,无下腹痛或仅有轻度的疼痛及压痛。
妇产科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抗聚等综合性治疗,防止血栓继续发展和脱落,造成肺栓塞,一般的支持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进一步栓塞、血栓聚集和肺栓塞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双香豆素钠,使其肝素化,溶栓药物以链激酶和尿激酶为常用,在抗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常作为辅助疗法。血栓形成的严重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取栓的目的是防止静脉性坏死,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肢静脉滤器防治亦须掌握指征,可以应用于术前已经发现血栓形成的患者。
Q:妇产科静脉血栓病容易与什么疾病混淆?
妇产科静脉血栓与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难以识别,临床上,妇产科静脉血栓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不是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该疾病的诊断一般为血栓性静脉炎,同时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鉴别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腓肠肌其他疾病。
Q:产后小腿疼痛是妇产科静脉血栓病吗?
患者出现的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不是静脉血栓,可能是由于月子期间活动比较少,建议孕妇还是要适当的活动,走动走动,如果出月以后,症状还是持续,可以去正规的医院检查,确诊病因。
Q:患有妇产科静脉血栓病饮食上需要禁忌什么?
静脉血栓不能吃高热量、高脂肪以及过咸、过于油腻,还有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如果不注意调整饮食习惯,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患有静脉血栓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多喝温开水,补充身体内所需要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