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细胞癌又称宫颈鳞癌,是始于宫颈鳞状细胞的一种宫颈癌,在宫颈癌中最常见。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在宫颈癌中最常见,占80%~85%。几乎所有的宫颈鳞癌都是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在我国,约85%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是由于HPV-16、HPV-18两种高危亚型感染引起的。
疾病分类
宫颈鳞状细胞癌[1]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根据病灶形态可分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4种;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宫颈鳞状细胞癌分为四期,分别为I~IV期。
根据病灶形态分类:
- 1. 外生型:最常见。癌细胞向外生长形似乳头或菜花,肿瘤较大且易出血;
- 2. 内生型:肿瘤向宫颈内部生长,宫颈扩张并变硬,但表面光滑或仅有轻度糜烂;
- 3. 溃疡型:上述两型癌组织继续发展合并感染坏死,脱落后形成类似火山口形状的溃疡或空洞;
- 4. 颈管型:癌细胞发生在宫颈管内,侵犯宫颈及子宫下段,易转移至盆腔淋巴结。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如下:
- 1. Ⅰ期:宫颈癌局限于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 2. Ⅱ期: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阴道下1/3或未达骨盆壁;
- 3. Ⅲ期:肿瘤累及阴道下1/3和/或扩展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和/或累及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
- 4. Ⅳ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黏膜(活检证实)和/或超出真骨盆(泡状水肿不分为Ⅳ期)。
近年来,随着宫颈细胞学和HPV筛查的应用逐渐广泛,使宫颈癌前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该病高发年龄为50~55岁,发病趋势逐渐年轻化。
基本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主要通过性传播。高危型的HPV,能够产生致癌蛋白,破坏细胞中的抑癌基因,继而通过一系列过程导致细胞癌变。
增加HPV感染风险
- 免疫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会削弱机体抵抗HPV感染的能力,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的人群;
- 过早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小于16岁开始有活跃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的几率高于其他女性;性伴侣越多,感染几率越大。
HPV感染后,增加罹患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因素
- 1. 年龄:罹患所有癌症的重要因素,人类的患癌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 2. 抽烟: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人体免疫力,造成HPV无法清除,从而增加该病的患病风险;
- 3. 多孕多产:多孕多产的女性,在HPV感染后导致该病的风险较高;
- 4.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超过8年以上,患病风险将增加一倍;
- 5. 其他:此外,社会经济条件差、卫生及营养状况不良,也能够增加该病的患病几率。
除此之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如果家里有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那么直系亲属中很有可能会患有宫颈鳞状细胞癌,遗传因素也是导致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原因之一。
症状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根据疾病的不同分期,差异较大。一些早期的宫颈鳞癌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在普查时被发现,伴随疾病的进展,患者主要有阴道出血、阴道异常排液症状。此外,由于肿瘤的增大,压迫、侵犯其他器官组织,还可能伴有排便异常、泌尿系统症状、疼痛、全身器官衰竭等相关症状。
典型症状
- 阴道流血:早期通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如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后发展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晚期可因侵蚀大血管而引起大出血;
- 阴道排液:患者阴道常有异常排液,可能为白色的、血性的、稀薄如水样的或米汤样、有腥臭味的排液。晚期患者可能会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和感染,从阴道排出大量米汤样或者脓性而伴有恶臭的白带。
伴随症状
- 1. 排便异常:晚期肿瘤压迫或侵犯直肠时,可导致便秘、肛门坠胀感等症状;
- 2. 泌尿系统症状:晚期肿瘤侵犯尿道、膀胱时,可导致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压迫或侵犯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甚至引起尿毒症;
- 3. 疼痛:晚期肿瘤侵犯坐骨神经等部位时,可能导致下肢等部位肿胀、疼痛;
- 4. 全身器官衰竭:疾病末期,由于肿瘤对身体的消耗加剧,患者出现极度消瘦、贫血、乏力等症状。
宫颈鳞状细胞癌疾病晚期,可能由于肿瘤本身或对其他组织器官的影响,发生尿毒症、感染、全身极度消瘦伴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并可能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关检查
宫颈鳞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若是能在身体出现如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阴道流血、下腹不适等相关症状时,就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将大大有助于后续治疗的推进。
医生查体
医生首先进行查体,包括检查体表,重点是锁骨上和腹股沟的淋巴结,当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转移时,这些淋巴结往往会肿大。然后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视诊和触诊。
- 视诊:医生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直接观察患者外阴,然后使用阴道窥镜观察阴道及宫颈情况。主要观察宫颈肿瘤的位置、范围、形状、大小及与是否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等;
- 触诊: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质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了解盆腔内阴道、宫颈、直肠等组织器官受波及的情况。
宫颈细胞学检测
主要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TCT),使用扩张器扩开阴道,用取样器从宫颈上采集细胞,然后观察细胞形态是否有异常,能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细胞以及可能发生癌变的可疑细胞。
实验室检查
- 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从宫颈采集细胞,检测细胞中的DNA或RNA,以确定是否感染了高危型的HPV;
- 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确诊和随访有帮助。鳞癌抗原(SCC)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血清SCC水平超过1.5ng/ml可能意味着宫颈鳞癌的发生。
影像学检查
包括B超或阴道彩超、CT、PET-CT、磁共振成像(MRI),能够准确而直观的显示对肿瘤大小、位置关系以及侵犯范围,用来进一步了解肿瘤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的部位。
内镜检查
- 阴道镜检查:在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时适用,对宫颈癌的确诊至关重要。阴道镜是一种特殊装置,有光线照射和放大的作用,可用来进一步发现宫颈的血管和组织等微小病变;
- 其他内镜检查:当怀疑肿瘤细胞侵犯直肠、膀胱等临近器官或组织时,应该做直肠镜、膀胱镜等相应的内镜检查。
病理检查
是确诊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的最确切办法。用活检钳从阴道镜检查异常的部位,取下部分异常的组织,或宫颈锥切切除部分宫颈组织做成病理切片,然后观察病变情况。检查的前48小时禁性生活,还应避开月经期和宫颈急性炎症期。治疗方法
宫颈鳞癌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分期等有所不同,目前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医生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以及生育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
主要用于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常用手术方式有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或取样。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术式。如小于45岁的未绝经宫颈鳞癌患者可保留卵巢;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酌情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药物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 靶向治疗:使用能够识别和专门攻击癌细胞而不破坏正常细胞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单克隆抗体,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携带药物或放射性物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 贝伐珠单抗:一种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转移和复发的宫颈鳞癌,能阻止肿瘤生长所需的新血管的生长。其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疲劳、乏力、腹泻腹痛,严重的有消化道穿孔、出血、血栓栓塞等。
目前医疗技术正在不断革新,对于宫颈鳞癌的应对和治疗措施也在逐步趋于成熟,因此,宫颈鳞癌在早期治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早期患者不要灰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放疗
使用高能射线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生长,适用于ⅡB晚期和Ⅲ、Ⅳ期,以及不能手术的患者。分为近距离照射和体外照射两种类型。
- 近距离照射:指将放射性物质密封后,放入患者阴道、子宫腔内或肿瘤组织之间进行照射。主要用于控制肿瘤的原发病灶;
- 体外照射:指使用体外机器发出定向射线,从外部照射患者盆腔等部位。主要用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和宫颈旁的组织器官病变。
放疗射线可能波及邻近器官,导致放射性炎症而影响器官功能,如放疗中或放疗后不久发生阴道粘连、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放疗后1至1.5年常发生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
化疗
使用化学物质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的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等。根据不同疾病时期的患者,可选择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化疗。
- 同步放化疗:在放疗同时进行的化疗,也称为增敏化疗,可增加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
- 姑息化疗:目的是使肿瘤缩小、延缓病情发展,而不是彻底消灭肿瘤。适用于不能手术和放疗的复发和转移性宫颈鳞癌患者。
化疗不良反应较多,会产生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恶心呕吐、脱发、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医生将根据情况对症治疗,严重时终止化疗。
预防措施
预防宫颈鳞状细胞癌,应积极进行宫颈癌筛查、HPV疫苗接种,并注意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引发宫颈鳞癌的危险因素。
接种疫苗
研究证明接种HPV疫苗能够有效通过预防HPV感染,从而预防宫颈鳞癌。目前我国批准的HPV疫苗主要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规格。
接种对象
- 1. 二价疫苗适用于9~45岁的女性;
- 2. 四价疫苗适用于20~45岁的女性;
- 3. 九价疫苗适用于16~26岁女性。
注意对酵母、蛋白质类以及疫苗成分过敏、发热患者、备孕和已怀孕的人群不可接种该疫苗,除此之外在接种后局部反应为疼痛、红肿等,全身不良反应有发热、头疼、眩晕等。
定期筛查
适用于没有诊断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无相关症状且免疫力正常的女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以及高危HPV感染,及时治愈,降低宫颈鳞癌发病率。
- 筛查项目: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 筛查频率:建议21~29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筛查;30岁以上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筛查或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筛查,也可以每5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测联合筛查。
除了以上两种预防方式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性交中使用安全套(安全套的使用不能完全阻断HPV感染途径,但能够减少感染几率)、减少性伴侣等。